直播间全网的真实观众人数并不算多,除了第一天外,b站、抖音、头条等平台加起来的人数大概在100—200万左右浮动。
最少的午夜时段只有十几万人,最热闹的时候也就四百万左右。
这和当初火神山号称全网五千万、实则700万的观众数量相比要低不少——毕竟火神山当时的社会背景比较特殊嘛。
不过在今天挖掘开始后。
直播间的人数便迅速开始上升。
在周末时段的加持下,全网各大平台加起来的总观众数已经突破了1500万。
这个数值在铜殿挖掘阶段又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,毕竟在此之前社会面是不知道铜殿的存在的。
对于大多数路人而言。
他们只听闻根据早先的「遥感技术'检测结果,在永陵后殿下方存在有某个大型物体的踪迹。
但至于这个东西到底是个啥,所有人都一无所知。有人猜这是一个大箱子。
也有人猜那是一副巨大的棺材。
甚至还有人脑洞大到认为这是西方《圣经》里的约柜....而眼下随着挖掘的深入,大家才进一步知道这是个铜殿。那么问题来了。
这个铜殿里可能会是什么呢?毫无疑问。
绝大多数观众都会想到《永乐大典》这个词——实际上在「遥感技术'检测结果出炉后,网络上对于《永乐大典》的猜测便处于一个居高不下的态势了。
于是乎。在短短十几分钟内。
《永乐大典》的热度便迅速冲到了热搜榜第二,仅次于#微博之夜座次#这个话题。
随后姜成谷顿了顿,下巴不动声色的朝几家外媒所在的媒体区努了努,继续说道:
「社会关注度高,外媒也都在场,大家都在盯着咱们呢。」
「如果我们改天再开启铜殿,社会舆论倒是其次,保不齐那些外媒就会扣上啥偷梁换柱的帽子了。」
「所以为了不给那些小人诋毁的机会,后殿无所谓,但铜殿必须要在今天开启——而且全程都要完整直播。」
徐云再次一愣。不过很快。
他便明白了姜成谷的想法。的确。
《永乐大典》牵扯到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了,它的出土对于整个东亚文明区的影响都是巨大的。
尤其是眼下霓虹和棒子刚刚一孝泯恩仇,兔子们在周边局势上的压力说实话真不轻。
这时候如果能有个《永乐大典》出土,周边一些人的算盘恐怕就难以打响了。
因此毫无疑问。
他们...或者说他们背后的意志,定然不会坐以待毙。某种程度上来说。
今天的挖掘工作和此前科院的发布会有些类似,必须要做到让对方辩无可辩才行。
除此以外。
铜殿在开启难度上与后殿亦是截然不同。
后殿中有着仙丹、帝冠这些相对比较复杂的文物,同时棺椁内嘉靖等人的尸体必然早已腐朽,观感上显然不能用于直播——这玩意儿真的会吓死人的。
但铜殿就不一样了。
铜殿之内既没有腐朽的尸体,也没有需要不同手段进行维护的文物,相对来说是要更加容易开启。
实际上徐云不清楚的是。
在过去的二十多天时间里,姜成谷他们一直就在筹备着这件事,为的就是让今天的挖掘不存在任何可以辩驳的漏洞。又过了半个小时。
翁同带着童怀军走了过来。
短时间较高强度的工作状态过后,二人都出了一身汗,连头发都紧紧贴合在了前额:
「姜处长,铜殿检查完毕,首先气密性没有问题,另外.....」
说着,翁同又朝姜成谷递来了一张报告:
「根据扫描仪器的检测,铜殿内部有很多深桔黄色的阴影。」
姜成谷接过报告看了几眼,将它交给了身边的助手,吩咐道:
「小李,你把报告复印一下,传到媒体区吧。」小李身子一正:
「明白!」
上辈子是X光机的同学应该都知道。
所有通过X光机的物品在电脑上都会有图像呈现出来,它显示出来的是物体的轮廓和颜色。
而这些颜色的本质呢,其实是物体密度、质量和数量的反映。
因此在检查的时候,可以根据图像颜色的深浅,来对物体的品质进行评估。
一般的香皂、肥皂、炸药、**、木器、皮革制品等呈现的是桔黄色。
件衣服、薄塑料、少数纸张显示的则是浅黄色。至于深桔黄色嘛....
一般是大捆的华夏币,高浓度液体或者.....大量书籍。
虽然重力梯度仪已经扫描过一次铜殿内部的情况,但那种形式的扫描与实物扫描还是有点区别的。
加之这份检测结果对于媒体与大众来说也是剂强心剂,某种意义上还是能引起话题热度的。
于是很快。
各大媒体区的记者手上都拿到了一份扫描报告。说来也巧。
今天央视网前来直播的记者,正好是前一段采访过孟亮父子的贺怀。
「铜殿里居然真的有书籍啊.....」
此时的贺怀正坐在休息区里,手中握着一份还有些发热的复印件,有一句没一句的和摄影师老周进行着闲聊:
「老周,难道今天咱们真要见证历史了?」
摄影师老周是个带着棒球帽的中年男子,看起来大概四十多岁,鼻梁上架着一副暴龙墨镜,看起来跟个大导演似的。
由于直播镜头统一由挖掘委员会提供的缘故,老周今天的工作很是清闲。
只见他顺手捏起块小石头在手里颠了几下,翘着二郎腿道:
「我看多半是没跑了,如果不是为了封装《永乐大典》,嘉靖怎么可能会在下方再放个铜殿?」
「啧啧,听说今天这事儿外网的关注也很高,听说已经登上小蓝鸟泰国热搜的榜一了。」
贺怀点点头,食指轻轻往边上一戳:
「何止泰国?诺,瞧见那边那些人了吗?」老周顺势看去。
只见距离他们大概十多米开外的另一处休息区内,此时赫然站着十多个表情肃穆的男女。
说来也怪。
对方明明是黄皮肤,并且远距离一看感觉和华夏人区别不大。
但老周的心中却瞬间冒出了一个判断:「小贺,那些是棒子和霓虹人?」
贺怀不动声色的点了点头,接着又朝那个方向的桌子上打了个眼神:
「嗯,另外他们桌上的那些黑箱子你看到了吗?」老周点点头:
「看到了,怎么,里头是核弹?」
「核弹?核弹他们也得有啊,老美当初送了霓虹人两颗,但谁让他们没接住呢。」
贺怀撇了撇嘴,低声说道:
「里头据说是《永乐大典》现存的副本,大概有二十来本的样子——这是在入场检查的时候发现的。」
「棒子和鬼子多半就是打算在《永乐大典》被挖出来后,第一时间要求对内容进行核对,防止咱们造假。」
「说白了就是不信任咱们,以为咱们和他们一样要作假,一心想着给咱们拆台呢。」
老周闻言一怔,回过神后狠狠的朝地上啐了一口:「妈的,这群孙子!」
贺怀又朝他耸了耸肩,看起来倒是很淡定:
「没办法,这群孙子不想当孙子,就只能孙子一回了。」此前提及过。
《永乐大典》在历史上一共存在有两种版本。
一种是明成祖朱棣永乐七年完成的《永乐大典》正本,也叫作永乐原稿。
另一种则是嘉靖时期重录的副本,一般叫做嘉靖副本或者嘉靖抄本。
这两个版本在内容、大小、格式、字体等等方面都是一模一样的,没有差别。
永乐正本在今天之前不知所踪,下落众说纷纭。
嘉靖副本则在清朝被许多大臣窃取,后来又被列强掠夺。全世界现今尚存约400册,不到原书的4%。
在现存的400册《永乐大典》也就是嘉靖副本中。
华夏国家图书馆共收藏有224册,海对面国会图书馆藏有40册,约翰牛存有51册,德国存有5册。
剩下的基本上都在霓虹和棒子那边。
不过霓虹与棒子收藏的嘉靖副本数量未知,只能猜测大概是10—20本之间。
结果没想到....
今天为了证伪'永陵中不存在《永乐大典》正本,棒子和霓虹都把各自的嘉靖副本给带到了现场。
其实想想也正常。
毕竟《永乐大典》正本光中医著作就有《苏沈良方》、《博济方》、《伤寒微旨》等等,随便拿出一样都能秒杀棒子的《东医宝鉴》。
更关键的是。很早之前提及过。
现如今很多申遗项目咱们之所以拿不下来,不是因为不去申请自愿放弃。
而是因为咱们拿不出可以与申遗项目对等的实物佐证——注意,这里指的是原本。
依旧是以《东医宝鉴》为例。
《东医宝鉴》成书于1610年,这是至今保存最完整的医学原本。
而中医呢?
《伤寒论》的原书已经丢失了,虽然条文还在,但至今依旧存在很多细节上的争议。
例如现如今的《伤寒论》遗失了记载温病的部分,造成了现在中医分化成了伤寒和温病两大派。
两个流派吵架吵了几百年,就连之前疫情的时候都还在撕逼呢。
类似《伤寒论》的情况还有不少,也就是古籍有地位,但是却失去了原本。
可《永乐大典》一旦出世。
这些古籍现世的即便不是原本,那也是永乐版——《永乐大典》成书于公元1408年,比什么《东医宝鉴》早了整整两百年呢。
这还是只是小小的一个领域,所以你说棒子和鬼子能不着急么?
过了片刻。
贺怀的助理苗菁从远处小跑了过来,一边跑一边说道:「贺哥,周哥,大家快准备一下,铜殿马上就要转移了。」贺怀闻言一愣,回过神后飞快的将手中的复印纸拍到了桌上:
「得嘞,老周,来活了!」
老周的动作比他还快一些,二话不说,扛着摄像机就往采访车上跑去。
在之前的直播过程中。
考虑到现场有大范围施工的情况,各大媒体的直播信号都由挖掘委员会提供,镜头也只有一个偏俯视的全境角度画面。
直播期间贺怀只能和另一位女记者二人轮流换班,间断性的介绍着施工进展。